重大项目牵引广东外贸结构调整粤东粤西多市进出口迎高增速

发布时间:84 阅读次数:84

  在湛江东海岛,一碧如洗的海面不仅引来游客,还作为招商热土吸引重大项目落地。从2018年宣布筹建到2019年项目正式启动,再到今年初首批装置竣工,总投资预计达百亿欧元的湛江一体化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整个一体化基地预计将于2030年建成。

  在2023年广东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温珍才介绍,过去一年,广东外贸一大突出亮点是重点地市贡献突出,东西两翼快速增长。具体来看,深圳、广州、惠州进出口分别增长5.9%、0.1%和10.3%,合计占全省外贸总值超六成,拉动了整体外贸增长3个百分点。同期,湛江、揭阳、汕尾分别快速增长14.8%、41.3%和27.5%。

  迅猛的增势离不开重大项目充当“推手”。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这些重大项目有些直接拉动外贸增长,但直接拉动的比例并不高。更加值得重视的是,重大项目从产业链的上游角度为整体外贸提供支撑,“重大项目主要是作为中间体,夯实当地外贸的发展,支撑广东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同时这些产业自身获得了发展。”白明说。

  2023年,广东外贸在最后一季度实现逆风翻盘,稳住了规模,带动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微增0.3%至8.3万亿元人民币。

  对于中国第一外贸大省来说,这个小数点的增势并不明显,但如果研究各地市外贸数据,不难发现,揭阳、汕尾、湛江、惠州四市进出口总值突飞猛进,分别同比增长41.3%、27.5%、14.8%、10.3%,表现堪称耀眼,成为稳住全省外贸规模的有力抓手。

  暨南大学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金山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重大项目与当地经济具有关联效应,尤其是与依托产业的重大外资项目,由于牵扯到跨国合作,对于当地以及广东全省进出口都具有重要影响。

  2023年,一批重大外资制造业大项目相继布局广东,投资额超500亿元的中海壳牌三期开工建设,同时,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等具有标志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加快推进,这些重大外资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外贸增长。

  比如,重大项目拉动原料进口。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位于广东西部的湛江、茂名两市正在加速抓紧建设绿色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等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2023年,湛江、茂名两市大型项目企业带动两市口岸进口原油、煤炭等能源产品5452万吨,增加7%,占广东省口岸进口的30%;进口铁矿等金属矿砂5215.2万吨,增加6.8 %,占广东省口岸进口的64.3%。

  以湛江为例,2023年,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大唐国际雷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企业进出口增长25.8%,占湛江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近半,是当之无愧为外贸“挑大梁”的角色。

  重大项目还为产品出口提供有力支撑。纵观珠江东岸的惠州,近年来,惠州正在着力打造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万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2+1”现代化产业体系。去年,位于大亚湾石化区的恒力(惠州)产业园PTA项目两条生产线亿元,项目可承接消化大亚湾石化园区内的对二甲苯。

  据悉,全面投产后,该项目能够实现年生产能力500万吨PTA产品。高产能的PTA项目不仅为惠州产业集群注入发展动力,有力助推惠州等地融入国内PTA消费市场,产品出口还将有力拉动外贸。今年1月20日,恒力PTA项目外贸首船“TRANG AN 05”扬帆起航,1.2万吨产品将销往东南亚地区。

  过去一年,广东“新三样”产品出口成绩耀眼,全省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动载人汽车等“新三样”出口合计增长33.7%。

  对于粤东西部分城市来说,“新三样”出口成为外贸增长重要动能。例如,过去一年,汕尾外贸进出口增速排名全省第二。值得关注的是,锂离子蓄有力拉动出口增长,出口总值53.6亿元,约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1/4。

  锂离子蓄电池出口迅猛,离不开汕尾的新能源产业链支撑。据悉,作为海洋大市,汕尾海域面积2.39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海岸线公里,位居全省第二,具备优良的海上风电资源和开发条件。

  在优势自然资源加持下,汕尾近年来形成了“风光水火核储”绿色综合能源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汕尾(国际)绿电创新示范基地。

  实际上,汕尾经济体量小,从数据上看GDP总量不及深圳的零头,但近年来汕尾深入实施“深度融湾”示范工程,全力打造深圳产业转移首选地、产业链延伸首选区、产业集群配套基地,外贸格局也发生变化,体现新技术与新动能的产品出口成为亮点。

  向“湾”而行,汕尾主动打造成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的桥头堡,构建了1个省级重点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1个与深圳共建市级产业园区、3 个特色产业转移合作园区的“1+1+3”产业承接平台体系。2023年前三季度,该主平台园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8个,比亚迪二期汽车零部件已全面投产。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正在规划建设的深汕合作拓展区则将作为由深圳主导的深汕市级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依托等“链主”企业,重点承接以汽车、锂电池、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业。承接深圳等地资源外溢,汕尾借力驶上产业发展“快车道”。

  瞄准新能源产业的重大机遇,今年初汕尾还发布了《汕尾市加快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以建链补链为重点,重点支持引进高性能电池、新型终端产品集成及关键制造项目,对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新型储能产业重大项目。

  打造产业承接平台体系,不仅仅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项目与资源,目的还将吸引更多外资重点项目,持续扩大开放水平。在刘金山看来,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级市场”,现在的外资项目更多以市场为导向。同时,中国尤其是广东具备全世界最齐全的制造业产业体系,这个生态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未来,如何持续做好产业生态引来“凤凰栖”,是广东各地的重要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