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与国家形成的标志

发布时间:104 阅读次数:104

  目前,在先秦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讨论正在深入进行。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即是中华文明与国家形成的标志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学界有着多种说法。笔者认为,恩格斯对国家和文明的论述仍然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众所周知,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就是国家的产生。恩格斯认为,“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172页),即表达了这一层意思。至于国家产生或形成的标志,则是恩格斯在同一篇著作中提出的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两个特征。对此,恩格斯亦有很明确的表述。

  恩格斯提出,作为国家的具体体现,同过去相比,具有两个最根本的特征。第一,它成了一种已不再直截了当同武装起来的全体人民相符合的公共权力;第二,它第一次不依亲属集团而依共同居住地区为了公共目的来划分人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10页)他又说,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第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6—167页)可见,在恩格斯的论述里,“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和“公共权力的设立”,就是国家产生或形成的两个标志。

  所谓“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是与氏族社会“依亲属关系”来组织它的居民相对立的。由于国家社会里的居民与氏族的联系早已被打破,不同氏族或部落的成员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流动早已混居在一起。因此,国家对成员的管理只能按其现在居住的地区实现,此即是国家“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的由来。

  所谓“公共权力”,亦是与氏族社会“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相对立的,它不仅包括“武装的人”(即军队),“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这些东西都是以前氏族社会所没有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7页)其目的则是“用来反对人民”,亦即为一小部分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因而,恩格斯又说,“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14页)

  “公共权力的设立”与“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二者实际上是不可分离的。“公共权力”意味着权力已超出单个氏族组织的范围,成为不同阶层、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强制性权力,不再是维护各氏族内部秩序和利益的权力。而由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的新的共同体,正是“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的国家组织。

  恩格斯有关国家形成的两个标志的论述,应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指南。

  中国范围内最早成立的国家,无疑就是夏代国家。夏是我国第一个早期国家。它所在的地域,据王国维所云“夏自太康以后,以迄于后桀,其都邑及他地名之见于经典者,率在东土,与商人错处河、济间盖数百岁”之语(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第二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51—452页),乃是在今豫东鲁西一带。这也是当年禹治洪水所在的地域。禹都阳城就是指古代的濮阳(濮阳古有阳城之称,参见沈长云:《禹都阳城即濮阳说》,《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也有人说在大梁之南,即今开封以南者(《世本·居篇》,《汉书·地理志》臣讃注引)。总之,离不开豫东或豫东北一带。当年,尧舜禹部族联盟也就处在这一带及其以东的一些地方。

  那么,夏代国家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是否也可以用恩格斯所指出的国家形成的两个标志来衡量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学者承认,那时的天下尚是由许多被人们称作“族邦”的血缘组织构成的,号称“天下万邦”,夏王的统治凌驾在它们之上,就是所谓的夏朝。这些血缘组织虽然被夏王编织进一个统一的共同体,但它们与夏王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却并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血缘关系。它们各自长期占有某一固定地域,只能理解为国家的下属行政单位。《尚书·梓材》称“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以厥臣达王惟邦君’”,表明王的政令正是通过各个族邦的邦君们下达到其所管辖的臣民中。这正体现了各族邦是王权下属行政单位的性质。换言之,夏王朝已实现了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夏朝的各个族邦出自不同的血缘谱系,或至少不是出自同一个血缘谱系。就中国古代文献表示不同血缘谱系来说,它们一定不属于同一个姓族。以夏代为例,其下属各个族邦,除与夏王保持同一个族姓的诸姒姓氏族外,还有属于妫姓的有虞氏、属于己姓的昆吾氏、属于彭姓的豕韦氏、属于妊姓的有仍氏和薛氏、属于董姓的豢龙氏等。这样的共同体组织,只能用“国家”加以界定。

  至于夏代国家所具有的“公共权力”,阅读过《左传》的人并不陌生。《左传》昭公六年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夏已具有了一套完整的刑法。《左传》昭公十四年引《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皋陶据说为禹手下的理官(主刑),可见夏朝更有了一套主管刑法的官僚系统。当然,夏的官僚们不会都去管理刑法。《左传》及其他先秦古书还载有其他不少夏代官职,包括六卿(《尚书·甘誓》)、太史令(《吕氏春秋·先识》)、车正(《左传》定公元年)、啬夫(《左传》昭公十七年引《夏书》)、遒人(《左传》襄公十四年引《夏书》)等。持此与《礼记·明堂位》所谓“夏后氏官百”相比较,相信夏的官僚系统还是相当完备的。

  综上所述,恩格斯有关国家形成的两个标志的论述,应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指南。据此可见,夏已经具有国家的特征,是我国第一个早期国家。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众多鸟类在此现身,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以欣赏—模拟—学创的舞蹈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舞蹈教学,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喜爱。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

  光明网联合中国图片社精选中国图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主题,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用图片讲好中国故事,以影像传播中国声音。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大河乡、白银蒙古族乡境内的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总占地面积17.34平方公里,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及火星谷、水星谷、木星谷、大炼钢铁遗址四大景区

  2023年8月17日,数十只热气球飞舞在甘肃省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上空,为游客上演了一场热气球与彩虹山的唯美邂逅。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自古以来便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栢景湾校区8名少先队员来到某干休所看望抗美援朝老兵郑尊礼,通过聆听战斗故事、参观荣誉史馆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的热情,争当新时代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