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周报丨产品人员分类分级保险销售加速合规;央行:推动出台《金融稳定法》;两会代表委员针对保险业建言献策;头部险企高管调整!

发布时间:87 阅读次数:87

  原标题:行业周报丨产品人员分类分级,保险销售加速合规;央行:推动出台《金融稳定法》;两会代表委员针对保险业建言献策;头部险企高管调整!

  2024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每3年1900港元!香港保监局拟9月23日起恢复对保险中介人收取牌照费;

  我国首个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发布,全国49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参保覆盖约1.8亿人;

  香港2023年保险业毛保费下跌1.1%,内地访客新造保费同比升27倍达590亿港元;

  全国人大代表贾文勤:研究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指标,弱化指标对权益投资的约束;

  全国人大代表付喜国:强化存款保险机构专业化、常态化处置职能,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支持上海依托再保险国际板,率先开展ART产品境内发行试点;

  全国人大代表杨伟坤:构建多元化养老金融体系,开发符合不同客户需求的保险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容永祺:建议将商业健康保险费用列为企业“税前列支”,享受税收优惠;

  全国政协委员刘颖:建立以社会长护险为主体,商业补充长护险为辅助的多层次保险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张志兵:建议设立专业文化产业保险公司,提升文化保险服务能力;

  3月1日《销售办法》实施前后,有保险公司通过采取加强合规培训、对保险产品和销售人员分级、宣传讲解政策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保险销售行为的规范或管理。此外,进入2024年,多地监管部门也在持续加强对保险销售行为的规范管理。下一阶段,保险销售离不开保险机构从前端对保险销售行为进行全面规范,实现源头治理。

  观潮财经根据监管官网最新数据计算,2023年我国人均保费约3635.39元,同比增长9.30%。保险深度约为4.1%,同比增长约0.2个百分点。近十年间,我国保险深度从2014年的3.2%一路增长至4.1%。保险密度约为3635元,较2022年增长300余元,同比上升9.13%。值得关注的是,福建、广西、湖北、宁夏、厦门、浙江等6省市为“长跑冠军”,在我国36省市中连续16年实现保费正增长。

  截至2月22日,有统计数据的24家险企个险渠道整体业务发展稳健,保费增长平稳。其中,15家险企保费同比增长,占比为62.5%;9家同比有所下降。反观银保渠道,有统计数据的29家险企,24家银保渠道保费同比下降,占比为82.8%;仅5家获得正增长。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当前寿险公司银保渠道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提升。

  2024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指出,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进建立长护险制度等。

  每3年1900港元!香港保监局拟9月23日起恢复对保险中介人收取牌照费;

  3月5日消息,香港保险中介人牌照费豁免期限于今年到期,香港保监局建议,今年9月23日起,恢复向保险中介人收取牌照费,三年牌费由480港元升至2100港元。香港人寿保险从业员协会称,香港保监局已敲定微降所建议的新牌照费用,涵盖所有业务范围的个人牌照费用,降至每3年1900港元。

  3月4日新华保险公告,杨征因工作调动原因辞去该公司副总裁、首席财务官(暨财务负责人)等其他一切职务。杨征确认其与公司董事会并无意见分歧,亦无任何需要通知公司股东的事项。

  近日,华泰保险集团发布公告称,经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Cunqiang Li(李存强)不再担任华泰保险集团总经理职务,指定丛雪松为华泰保险集团临时负责人,代行总经理职务,全面负责华泰保险集团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近日,中信保诚人寿增资25亿元获批,其注册资本由23.6亿元翻倍至48.6亿元,各股东持股比例不变。此次增资为该公司成立至今的第八次增资,也是时隔近13年的首次增资。此次资金到位后,该公司偿付能力的下滑速度将大幅放缓。除增资外,中信保诚人寿现任总经理赵小凡在今年3月份将迎来60岁退休。去年5月,该公司原董事长黎康忠递交辞呈,该职位已空缺9个月左右,目前尚未有新任人选官宣。

  3月2日,中国人寿集团举办系列产品服务发布活动,发布多项产品和服务。具体来看,国寿寿险推出“国寿好服务”,旨在不断升级运营服务,并发布“种子计划”,试点启动金融保险规划师队伍加盟;国寿财险推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政银保”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同时发布青少年守护保产品;国寿养老推出“国寿安心年享”和“国寿安心乐享”两款商业养老金产品;国寿健投旗下“国寿嘉园·厦门乐境”养老社区将于2026年开业。

  3月5日,横琴人寿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新增注册资本7.53亿元,由公司大股东珠海铧创投资出资15.81亿元全额认缴,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将由23.85亿元增至31.37亿元,珠海铧创投资持股比例将由32.9%增至49%,本次增资事项待监管部门批准后生效。公开资料显示,珠海铧创投资为珠海市国资委所属国企珠海华发投资控股集团全资子公司。

  日前,新华保险公告称,公司近期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申请投资试点基金的议案》。此前,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分别出资250亿元,合计500亿元共同发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即鸿鹄志远(上海)私募投资基金有限公司。该基金的存续期限为10年,投资范围包括上市公司股票、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存款、国债逆回购等现金管理类投资品种。据悉,两家公司共同设立投资基金的主要原因是进一步增加符合公司投资策略的长期投资资产,优化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截至2023年6月末,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的投资资产中,股票配置金额在半年内合计增加197.09亿元。

  3月8日,财联社消息,对于赎回选择权即将生效的“19珠江人寿01”,珠江人寿公告不行使赎回权,业内分析为其偿付能力不达标。珠江人寿回应称“根据公司经营战略规划,暂不赎回债券”。对于即将到期的“19珠江人寿02”和“19珠江人寿03”两期债券,珠江人寿并未回应相关问题。

  3月6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预计公司2023年度全年现金分红总额(包含已派发的2023年度中期股息、尚待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2023年度末期股息)占归母净利润比例不低于40%,并预计2024年仍将保持现金分红频次。

  3月3日,勤上股份发布公告称,持股7.58%的公司第二大股东华夏人寿,计划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446.0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

  截至3月8日上午,陕西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已经正式上线,这意味着新一轮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应该已经全面完成。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的原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除西藏外,目前仅有北京市尚未完成官网更名。不过,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该局昨日已经正式使用“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的头衔发文。

  3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其中提及,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持续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推动全国社保服务事项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

  我国首个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发布,全国49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参保覆盖约1.8亿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了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这是我国首个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对长期照护师的职业技能等级、职业培训要求、职业道德等进行规范。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49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参保覆盖约1.8亿人,累计超过235万人享受待遇,提供服务的定点护理机构约8000家,护理人员接近30万人。

  3月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山东监管局发文称,已开展人身保险“睡眠保单”清理和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工作。该机构提示,消费者可以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了解各项金融权益,进一步优化自身金融资源配置。自2023年10月以来,已有江西、海南、湖南、河北、上海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开展人身保险“睡眠保单”清理专项工作、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

  3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本市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丰富消费型保险产品供给,加大针对各类人群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开发力度,支持保险公司依托医保大数据实验室研发更多优质商业健康保险;优化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环境,扩大上海保险码“一码通赔”支持范围,提升参保人理赔便利度和服务体验,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保险”模式发展,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工作等。

  33月6日消息,安徽省医保局印发《医疗保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若干举措》指出,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梯次减负作用,坚决守牢不发生因病规模性返贫底线。统一大病保险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待遇倾斜政策,起付线较普通参保人员起付标准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取消年度报销限额;医疗救助对低收入人口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兜底保障。

  3月6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经过持续多年的努力,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我们现在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1亿人,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有4400万人被纳入低保和特困救助范围,每年约1亿人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国家资助,1.59亿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并获得免费教科书。

  香港2023年保险业毛保费下跌1.1%,内地访客新造保费同比升27倍达590亿港元;

  3月8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2023年香港保险业的临时统计数字,期内毛保费总额达到5497亿港元,较2022年下跌1.1%。其中,香港长期有效业务的保费收入总额4824亿港元,同比下跌1.8%。香港一般保险业务的毛保费673亿港元,同比上升4.1%。长期业务新造保费1810港元,同比上升34.2%。此外,2023年全年内地访客新造保费590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额32.6%。较2022年的21亿元飙升逾27倍,甚至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平,成为仅次于2016年的727亿元纪录高峰。这些保单中约97%是以非整付方式支付(即非一笔过支付),终身寿险、危疾及医疗保险分别占已发出保单份额的55%、34%和4%。

  3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3205亿元,同比增长16.21%,赔付支出878亿元,同比增长13.14%。其中,人身险原保费收入2611亿元,同比增长17.88%,赔付支出500亿元,同比增长7.99%;财产险原保费收入594亿元,同比增长9.39%,赔付支出378亿元,同比增长20.77%。

  3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官网消息,2023年重庆保险业原保费收入1055.8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以银行业保险业为主的金融业占GDP比重8.6%,截至2023年末,全市保险业总资产2791.4亿元,同比增长7.1%。

  《北京商报》消息,截至3月3日,已有129家险企披露了2023年短期健康险赔付率情况。上述险企短期健康险赔付率中位数为38.83%,9家险企赔付率超100%,32家险企赔付率处于50%-100%区间,76家险企赔付率处于0-50%区间,12家险企赔付率为负数。其中,2023年短期健康险赔付率最高的险企为比亚迪财险,赔付率为754.33%。

  3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发布《加快推进金融法治建设 筑牢金融强国制度基础》专栏文章称,下一步,将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体要求,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立长远的作用。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推动出台《金融稳定法》,抓紧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加快《商业银行法》等基础性法律修订工作。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指出,2023年针对信用卡和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持续增长,发出2号、4号司法建议,促进授信审查、规范保险业务,协力加强金融监管。与此同时,加大对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判罚力度。比如,某新三板公司在股票发行中虚增营收3亿元、少披露银行借款10亿元,欺诈增发股份,法院判令其赔偿投资者4900万元,公司高管承担最高100%连带责任,疏于核查验证的中介机构承担20%连带责任。

  3月8日,《中国银行保险报》消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建议保险公司将住宅保险作为保险业的主攻方向,尽快创新开发住宅保险产品体系,同时满足投保人住宅损失补偿与住宅防灾防损服务的需要。一是创新多元化住宅保险产品体系,以房屋为主开发出满足城乡居民保险需求的丰富多彩的好产品;二是提升保险服务质量,强化专业性服务、竞争性服务和稳健性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贾文勤:研究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指标,弱化指标对权益投资的约束;

  3月3日,中国证券网消息,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证监局局长贾文勤建议加强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消除中长期资金入市障碍,建议研究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指标,弱化指标对权益投资的约束,适度提高每一区间偿付能力充足率所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跟踪已出台的降低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科创板股票、公募REITs风险因子政策实施情况,总结实践经验,完善风险因子计算方法,探索进一步降低其他优质的、符合国家战略的上市公司股票风险因子,扩大鼓励范围。

  全国人大代表付喜国:强化存款保险机构专业化、常态化处置职能,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制度;

  3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消息,全国人大代表、央行辽宁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付喜国建议在《金融稳定法》中强化存款保险机构专业化、常态化处置职能,赋予其必要的处置措施;强化存款保险早期纠正职责,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制度;明确存款保险监测预警机制,促进风险早识别、早发现、早暴露、早处置,此外,在《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企业破产法》等立法中,完善存款保险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支持上海依托再保险国际板,率先开展ART产品境内发行试点;

  3月5日,证券时报网消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建议金融监管总局支持上海依托再保险国际板,率先开展ART(新型风险转移产品)境内发行试点,出台《特殊目的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管理办法》,一是创新“特殊目的资产支持计划”的产品形式;二是细化产品设立、运行过程中的相关监管要求;三是授权上海保交所对产品发行、交易和清算结算工作提供交易服务,在金融监管总局指导下制定交易规则并实施市场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杨伟坤:构建多元化养老金融体系,开发符合不同客户需求的保险产品;

  3月6日,《新京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金融学院院长、农工党河北省委副主委杨伟坤建议构建多元化养老金融体系,其中包括构建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理财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养老金融机构体系,以及金融机构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符合不同客户需求的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等。

  全国政协委员容永祺:建议将商业健康保险费用列为企业“税前列支”,享受税收优惠;

  3月7日,《中国银行保险报》消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容永祺建议建立健全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资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服务相关制度机制。一是明确企业为职工购买的商业健康保险费用列为企业“税前列支”;二是其他与补充医疗相关服务的费用可享“税前列支”;三是允许企业购买的商业健康保险费享受个人所得税的“税前列支”的优惠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刘颖:建立以社会长护险为主体,商业补充长护险为辅助的多层次保险体系;

  3月7日,多彩贵州网消息,全国政协委员、贵州新基石建筑设计董事长刘颖建议尽快在全国范围建立全覆盖的长护险制度,让更多的失能失智老人能够支付护理费用,有效缓解家人照护难题,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并构建多层次保险体系,建立以社会长护险为主体,商业补充长护险为辅助的多层次保险体系,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结合社会长护险的发展引入多层次、多样化的商业护理保险产品。

  3月5日,《北京商报》消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霍勇建议,加强支付体系建设和商业保险覆盖,满足慢病防治的支付需求,减轻负担,可在国家医保支付基础上建立健全商业保险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补充作用。同时,积极开展政策引导,制定补偿机制,试点医保和商保的衔接,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慢病防治,完善慢病险种的产品设计,增加慢病险种的数量,推广慢病险种的市场普及和覆盖。

  全国政协委员张志兵:建议设立专业文化产业保险公司,提升文化保险服务能力;

  3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全国政协委员、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经理、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张志兵建议设立一家专业文化产业保险公司提升文化保险服务能力。一是在广州试点设立专业文化保险公司;二是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建、混合所有”原则推进公司设立;三是通过立法等形式从政策层面对发展文化保险业务予以充分支持。

  3月4日消息,2023年,长期利率下行、资本市场动荡、预定利率切换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人身险销售迎来一波热潮。方正证券研报认为,当前居民储蓄需求旺盛、保险产品竞争力强劲,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将严格推进,银行以量补价策略叠加银保产品NBVM(新业务价值倍数,可以衡量保险销售利润率) 有望持续提升背景下,储蓄型产品或迎量价齐升,2024年一季度人身险有望延续增长趋势。

  3月6日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总量上保持合理增长。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7%,后续仍有降准空间。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均衡投放。

  3月8日消息,2023年董责险投保端出现下滑,投保公司数量同比下降10%。据了解,董责险的理赔持续时间普遍较长,一般要持续3年至5年才能结案。对保险公司而言,需求不断增长的董责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尽管现阶段董责险的赔付率不高,但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一旦出险赔付,金额可能就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