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资讯】目前国内人力资源市场现状及国内市场需求分析

发布时间:124 阅读次数:124

  原标题:【人力资源资讯】目前国内人力资源市场现状及国内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分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53年至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逐年递增,但增长速度自八十年代起呈下降趋势。2020年我国总人口总体规模达14.1亿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3亿人相比,增加了7205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与2000年至2010年间的0.57%的年平均增长率相比,下降0.04个百分点。官方预计,“十四五”时期将是21世纪最后一个人口完全正向增长的发展规划期,“十五五”时期将迎来中国人口总量的“拐点”。

  2.人力资源供给质量。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人力资源供给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与人力资源的供给质量成正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力资源供给的质量就越高。反之,则越低。第七次人口普查发现,除了受小学教育的人数减少外。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受教育人数都在增加。这些都说明了我国人力资源供给的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我国人力资源供给的总体受教育程度依然偏低.主要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群虽然增长幅度较快,但所占的比重依然很小。高学历人才依然缺乏。

  3.人力资源供给结构。根据“七普”数据,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年龄结构的变化使得我国人力资源供给量增加,社会抚养负担有所减轻,但老年人口老龄化加快趋势不能忽视。从性别结构上来看,性别比虽然有所降低,但与正常波动范围95—102相比仍然偏高.说明我国人力资源供给的性别结构仍待完善。

  2020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506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6271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3.6%;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8.7%;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7.7%。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比上年减少517万人,下降1.8%。其中,本地农民工11601万人,下降0.4%;外出农民工16959万人,下降2.7%。

  从行业需求看,86.6%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33.2%)、批发和零售业(12.8%)、住宿和餐饮业(10.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9.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0%)、房地产业(3.8%)、建筑业(3.5%)等行业。

  从需求端看,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增长会下降,但就业规模仍会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很长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创造的就业规模并不相同,经济总量越大,每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规模越大。比如,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业岗位的创造就要比十年前多。因此,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并不意味着就业就会出现大规模下降,由于我国经济存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可以预期我国就业岗位需求规模仍将不断扩大。

  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不少部门还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市场中增加的岗位大部分是一线普通工人和服务人员,行业也多分布在制造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是,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互联网和自动化技术快速发展,一些企业加快推进“机器换人”,一些重复性、流程性和安全风险高的岗位开始大规模自动化,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多转向普通操作工、一线客服、物流快递等对受教育和技能要求相对较低的岗位。随着我国产业加速向中高端迈进,生产性服务业、互联网经济等领域中的一些新岗位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

  在实体经济领域,2019年我国工业企业用工下降,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不断减少,从业人员在行业间的分布出现了新变化,逐渐由传统的原材料制造、高耗能行业向先进制造业转移,反映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与此同时,以网络经济、平台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创造了大量新就业岗位,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技术进步是影响我国就业的重要变量。历次产业革命经验表明,技术进步会对就业产生“替代效应”,通过淘汰旧的生产方式,在短期内会对就业产生明显的破坏。同时,广义的技术进步也会带来就业的“创造效应”,随着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将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和新产品及中间产品的扩张,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综合来看,只要生产扩张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替代效应”,就不会出现大规模失业问题。

  劳动力需求作为派生需求主要受经济增长、资本及技术禀赋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我们预测认为,从趋势上看,未来十年第一产业劳动力需求量将不断下降,从2020年的1.87亿下降到2030年的1.09亿,第二产业从2亿下降到1.6亿,第三产业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从3.8亿增加到4.9亿,综合三次产业我们认为,到2030年劳动力需求总量约为7.6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