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又确诊1例症状类似流感24小时内不治疗可致命!

发布时间:71 阅读次数:71

  据惠州疾控1月24日消息,1月19日,惠州市疾控中心鉴定了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经镜检确定该病例为恶性疟,目前该患者已得到及时治疗。

  此前,1月18日,山东烟台疾控也鉴定了1例罕见疟疾病例。经镜检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该病例为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因发作时患者会感觉发冷、发热、寒战,俗称“打摆子”,古代称为“瘴气”。

  感染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间日疟、恶性疟、卵形疟和三日疟四种,此外,诺氏疟原虫也能感染人体。中国已在2021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认证为无疟疾国家。由于人员的跨境流动,每年仍有一定数量的疟疾输入病例,并时有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感染疟疾的症状通常在被受感染的蚊子叮咬后10-15天内开始。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出汗等,典型临床症状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二天发作一次。但很多输入疟疾病例临床症状通常不典型,周期性发作不明显,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等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

  由于症状与流行性感冒相似,很多人容易将疟疾误认为感冒,所以没有引起重视从而未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而使得病情恶化。如果不在24小时内予以治疗,恶性疟可能发展成重症疟疾,并且往往致命。

  去年12月,台湾地区就曾报告1例疟疾死亡病例。据中新网援引台媒报道,去年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该名男性曾到尼日利亚,但未服用疟疾预防用药,返台后出现发烧、寒颤症状,就医时已有重症迹象。该个案于12月1日确诊感染恶性疟,隔日血压偏低且出现多重器官衰竭、脑水肿及败血性休克等症状,病况恶化后不幸死亡。

  疟疾流行区旅居回国人员应时刻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就医时应主动告知旅行史。如果确诊疟疾,应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用抗疟药。如果感染疟原虫为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治愈后的第二年3-4月份还要进行抗复发治疗,彻底杀灭体内疟原虫,防止复发。

  非重症疟疾或无严重并发症者,只要及时、规范抗疟治疗,预后良好,无后遗症。但重症疟疾病死率较高,原虫密度越高,救治时间越晚,预后越差。

  疟原虫是一种复杂的生物体,具有复杂的生命周期。寄生虫能够通过不断改变其表面来逃避人体的免疫系统,因此开发针对这些不同表面的疫苗非常困难。科学家们还没有完全了解保护人类免受疟疾侵害的复杂免疫反应。由于其他抗击疟疾的方法,包括药物、杀虫剂和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都未能成功消除这种疾病,因此寻找疫苗是公共卫生领域最重要的研究项目之一。RTS,S/AS01(RTS,S)是一种针对恶性疟原虫的疫苗,自2021年10月以来,世卫组织建议生活在恶性疟原虫中度至高度传播地区的儿童使用RTS,S疟疾疫苗。

  疟疾流行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东地中海、美洲地区等,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疟疾高度流行。

  在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疟疾报告》中,2021年84个疟疾流行国家报告疟疾病例约2.47亿例,其中61.9万人死于疟疾;大多数病例和死亡发生在非洲区域,其次是东南亚区域。

  应了解目的地国家的疟疾流行状况,学习疟疾防治知识,可向当地海关或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预防药物使用。

  尽量避免在疟疾流行国家或地区的黄昏至次日黎明时段(蚊虫活动高峰期)到野外活动。

  夜晚户外活动时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涂抹防蚊虫叮咬的驱避剂,防止叮咬。

  若有发热、腹泻等症状,应如实向海关申报健康状况及疟疾流行区旅居史,配合做好传染病排查工作。

  短期赴疟疾流行国家或地区旅居的回国人员入境后1个月内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疟疾流行地区或国家旅居史,以便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避免发生生命危险。

  非短期赴疟疾流行国家或地区旅居的回国人员,入境后建议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疟原虫检测。入境后2年内出现发热症状时,应及时到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疟疾流行国家或地区旅居史。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