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山西绘锦绣 生态美景入画来

发布时间:57 阅读次数:57

  在三晋大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已成自然常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亦是随处可见的景致。美丽乡村掩映在山林之间,黄土高原上绿色处处映入眼帘,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这个能源大省铺展开来。

  山西以扩绿和经营双“提质”、省直林区和自然保护地双“升级”为主攻方向,扩绿、补绿、护绿三管齐下,2023年营造林456.7万亩,再次刷新山西国土绿化成绩,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山西力量。

  “林长制是一项恰逢其时的制度创新,更是一项改革探索。”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同锁说,“实施林长制是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通过整合各类森林及政策资源,实现生态改善、绿色发展。”

  山西聚焦林草资源安全,省总林长签发关于严格保护森林草原资源安全的2023年第1号总林长令。召开了2023年全省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制定《山西省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协同联动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河湖林草管理保护联防联控联治。印发《山西省林长制激励措施实施办法(试行)》,省财政每年拿出1500万元激励县、乡林长履职尽责。省级林长开展巡林督查,以上率下推动工作落实。在全省3.38万名林长履职尽责下,各地积极探索“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等工作协作机制,全省林草工作呈现出党政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十四五”以来,山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美丽山西建设为统领,推进黄河流域北部生态修复区、黄河流域中部生态治理区、汾河上游“华北水塔”生态重建区、太行山北段生态建设区和太行山中段生态恢复区建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国土绿化,让三晋大地更加美丽宜居。

  国土绿化步伐持续加快,人工造林面积连续3年在全国名列前茅。山西省政府召开全省春季国土绿化暨林草防灭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省国土绿化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部署推进会,统筹布局国土绿化、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立足服务国家战略,编制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和六期规划,制定出台推进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机制。吕梁、忻州2市确定为国土绿化试点项目,山西成为5个连续3年成功申报的省份之一。以项目化的方式落实禁牧轮牧休牧条例,完成100万亩省级未成林地封山(沙)育林项目。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以奖代补建设100个森林乡村,推进积极太原市、沁水县、阳城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2023年,山西义务植树和四旁植树1.3亿株;营造林456.7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14%,人工造林面积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列。”袁同锁说。这一年,山西以科学绿化为遵循,厚植全省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2023年,山西加大草原保护修复力度,林草融合发展呈现良好局面。配合省人大环资工委专题调研山西草原资源保护修复情况,系统掌握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和方向。完成115万亩草原修复和改良年度任务。加大乡土草种选育培育力度,在杨树林局新建草种繁育基地355亩,巩固草种繁育基地1000亩,打造草原网红打卡地。新建5处野生草种驯化基地,为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提供了优良草种。建立草原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防控应急体系和能力体系,持续提升草原保护修复水平。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湿地资源匮乏,保护好全省的湿地资源,对于维护华北地区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推动《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颁布施行,临汾市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实现山西国家重要湿地“零”的突破。

  自然保护地工作持续加强,太行山国家公园创建稳步推进。编制上报山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自然保护地从274处优化到220处,总面积2601.45万亩。加快太行山国家公园创建前期工作步伐,积极组织相关地市对拟建区域的矛盾问题进行摸底调查。与河南省林业局签署了创建备忘录,共同起草完成《太行山国家公园创建方案》并上报初审。开展全省自然保护区内违规违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占用耕地类问题全部整改到位。认真核查违规侵占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问题排查整治疑似点位,及时向国家林草局反馈。

  森林抚育经营工作持续加强,林草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制定省级森林抚育项目管理和检查验收办法,实施森林抚育118.01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以全国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为契机,启动省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将森林抚育投资标准从每亩200元提高400多元,选择13个林场开展试点。持续加强中德森林经营可持续项目合作,在山西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森林经营技术模式。

  林草资源保护监管不断加强,林草事业发展的安全底线不断加固。围绕严防林草火灾,省委、省政府连续召开会议部署推动,周边七省(区、市)防火联席会议在山西举办,开展综合演练和技能比武,全省发生火情41起、火灾2起,成为近年来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次数最少年份。围绕严控林草有害生物,召开晋冀豫陕内蒙古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会议,防治林草有害生物595.18万亩,松材线虫病和美国白蛾继续保持“零入侵”。围绕严管林草资源,2013—2021年违法案件查处整改实现“清零”,国家挂牌督办的4起案件全部摘牌。省直林区辅助执法经验得到国家林草局肯定,选用辅助执法人员146人,有效缓解了省直林局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人执法难题。全年受理行政案件1322起,查处1289起,保持从严管控的高压态势。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经过不懈努力,山西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野生动植物有了新纪录和新分布。

  推动《山西省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补偿办法》正式实施,设立奖补资金200万元引导投保理赔,国家林草局向全国推广山西经验做法。建立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举办京津冀晋“爱鸟周”联合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专项行动,下发禁猎通知,公布重要候鸟迁徙通道范围。编制山西野生动植物保护发展规划,开展指示性物种调查监测,30余种植物、17种鸟类有了新分布、新纪录,华北豹数量全国最多。

  2024年,山西林草重点工作将围绕“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聚焦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进一步推进扩绿、提质双提升,不断提高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厚植美丽山西绿色生态底色。

  ——全面开创林长制工作新格局。继续坚持统筹发力,进一步推进林长制走深走实。组织各级林长办精准对接同级林长,制订林长巡林计划,推动林长围绕国土绿化、资源保护、防火防虫三大重点领域,加强巡林督查,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推动林长制法制化建设,启动《山西省林长制条例》前期调研及立法准备。组织做好林长制省级考核工作,启动并完成林长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任务。

  ——增绿与增收共赢。全力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坚持将造林绿化任务集中向三北工程区倾斜布局,开展区域性、系统性的国土绿化。筹备召开全省国土绿化暨三北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争取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完成300万亩年度营造林任务,完成100万亩未成林地抚育管护项目,促进森林面积增加。围绕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督促各地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引领森林经营工作可持续推进。完成100万亩国家和省级森林抚育项目。争取国家抚育试点建设项目,扩大抚育规模。严格森林经营项目管理和检查验收办法,推进森林抚育项目规范实施,打造一批森林抚育示范样板工程,总结一批可推广的经验。

  ——坚持以各类自然保护地为载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推进太行山国家公园创建进程,统筹做好工作机制建立、本底资源调查等基础工作。推进保护地整合优化,强化湿地分级保护管理,发布省级重要湿地名录,进一步强化湿地保护。落实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和致害补偿办法,统筹做好华北豹保护、极小种群拯救保护等工程项目,确保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全方位强化林草资源保护。严格林地占用审批管理和采伐限额管理,严防林地资源逆转。加强林草行政执法工作,深化省直林区辅助执法机制,加大森林督查和环保督察等问题整改力度,严防林草火灾发生,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草原火灾受害率控制在2‰以内,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林草火灾和人员伤亡的“两条底线”。严控病虫灾害发生,保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零入侵”。

  ——突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实施草原项目,抓好草原资源管理,全面加强草原保护修复。推进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草地改良、人工种草、草种繁育基地建设等项目,重点抓好亚高山草甸保护修复和黄土高原区退化草原治理,完成种草改良和草原生态修复治理100万亩。按照国家林草局要求,做好草原健康和退化情况评估,加快推进两个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

  ——发展林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贯彻落实经济林发展条例,建设10处经济林示范园,带动经济林提质增效。打造10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扶持发展林药林菌种植1.14万亩。开展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评选创建,指导大同、临汾等市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建立省森林康养产业指导协调机制,打造一批森林旅游康养品牌。

  ——强化林草事业的基础保障能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体系。抓好晋城市林业综合改革国家级试点工作,争取在创新林业经营方式、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强化种苗保障能力,新建5—7处以乡土灌木林树种为主的采种基地;制定出台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管理办法和保障性苗圃管理办法。围绕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攻克一批困难立地造林技术难题,加大林草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