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之谜:被未知力量摧毁的太阳第五行星——“马尔戴克星”

发布时间:165 阅读次数:165

  随着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太阳只剩下了8颗行星,但有很多学者认为,太阳曾经拥有过11颗行星,那剩下的3颗行星去哪儿了呢?有大胆的科学家设想,这3颗行星已经被摧毁了。

  1766年,德国天文学家提丢斯,发现一个神秘的数列:a=(n+4)/10,其中n= 0, 3, 6, 12, 24, 48……除了0以外,当n≥3时,后一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的2倍。

  提丢斯敏锐地发现,这些数字几乎等于各个行星到太阳之间的天文单位数AU,分别对应水星,金星,地球,火星,X,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然而奇怪的是,第五个数字2.8,却没有对应相应的行星,这让提丢斯大惑不解,于是他认为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一颗行星没有被发现,是太阳的第五行星,于是天文学家们将其命名为“马尔戴克星”,这里也成为当时天文学家的重点观测区域,但一直一无所获。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现代观测手段终于在这一区域有所发现,但却是上百万颗破碎呈现不规则状的小行星,组成的小行星带,合并起来的质量要大于月亮。有很多天文学家假定,这是太阳的第五行星的毁灭,导致了小行星带的形成,这种假说通常被称作分裂理论。

  2008年10月,这个小行星带的一颗小行星坠落到地球,陨石碎片落在了苏丹努比亚沙漠,这颗坠落的小行星被命名为2008TC3。

  当时一共收集了600多颗陨石碎片,总重约为10.5公斤,研究结果让人极度震惊,这些碎片里面居然含有水,那就可以确定,这颗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很有可能含有大量水。

  根据分裂理论,“马尔戴克星”完好无损时,上面应该有大量的水,极有可能存在过生命。

  哥伦比亚大学天文系的天文学家迈克尔欧文登,花费了很长时间建立起一些强有力的模型,试图证明太阳系的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确实是由一颗行星爆炸而形成的,而且这个爆炸非同寻常。

  他通过研究2008TC3的陨石碎片,发现许多碎片是经过了磁化的,它们一定曾处于一颗旋转的大行星磁力场中。

  其中大多数陨石碎片显示它们曾经受到过几十倍的宇宙射线的辐射,原因只有行星爆炸时的热核辐射才有可能。

  一些大胆的科学家设想,一些星球上都存在着高度文明,包括地球上的几个行星,这些文明都拥有强大的超级武器,足以摧毁一个星球。

  由于种种原因,引发了星球大战,大战的结果就是“马尔戴克星”被完全摧毁,只剩下残骸;同时摧毁了火星的大气层,变成了现在的一片死寂;而金星由于大战引发了内部火山喷发,导致大气层温室效应,而蒸干了表面的水;还有柯伊柏带散落的矮行星们,也是一颗未知的行星被摧毁后的残骸;当然也还有目前天文学家努力寻找的“X行星”,也极有可能已经被摧毁了。

  星球大战中,地球受到的伤害比较轻,但也毁掉了当时的文明,而现代的人类,说不定就是其他星球上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