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阳光的使者

发布时间:74 阅读次数:74

  马昕 中共党员,中科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行者集团总裁。北京市政府奥运安全专家组成员、科技奥运委员。北京市市长顾问,北京市科协委员。他负责全国政协直属安全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的研究工作,是公安部标准委员会委员专家组成员,国内在安全技术领域的年轻学科带头人,全国政协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公安部标委会委员、专家组成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统筹学会科技委委员。

  《科学时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吸引了全世界无数人的目光,特别是鸟巢奥运场馆更是引起国际奥委会的高度关注。作为奥运场馆验收的专家,请您为热心奥运的读者介绍一下鸟巢的独特之处?

  马昕:提起太阳能,很多读者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科技部对鸟巢的太阳能清洁发电非常重视。大家为什么会对鸟巢感兴趣?除了它的外观独特外,更重要的是它折射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精神魅力。早晨朝霞四射,只要有一点弱光,太阳能电池板就会吸收、储存太阳的能量,很快转化为电能,不间断、稳健发电是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大特点。

  《科学时报》:奥运期间北京的环境确实给人带来了一丝惊喜,而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它会给北京的环境带来什么?

  马昕:鸟巢与往届奥运会的场馆相比,它的太阳能电池板材料里增加了纳米成分,而往届奥运会的场馆采用的太阳能电池板晶体硅和单晶硅在生产阶段会对生产所在地的环境造成污染。非晶硅加纳米硅太阳能电池板打破了这一僵局,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相反它很清洁,经过国际专家组测试,从生产到释放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学时报》:您作为行者集团的首席科学家,接受了奥运新能源研发项目后,完全投入了科研一线,请问您用了多长时间来完成这一科研项目?

  马昕:这是一个非常新的项目,从2005年到现在有4个年头,可是从行者集团的行程来看,积累酝酿的时间从199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10年了。为了和国家的环保理念保持一致,交好答卷,行者集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平时一个科研项目少则上千万元,动辄几千万元,研发新的太阳能电池板,我们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但能接受这个项目,为奥运作一份贡献,行者集团和我都感到十分光荣,因为这是一届千载难逢的盛会。

  《科学时报》:马博士,您既是行者集团的首席科学家,还是董事长,请问您是如何平衡管理和科研的?

  马昕:我从上大学,到中科院博士、清华的博士后,读了23年的书,一路走来非常幸运。特别是我外语很好,虽然没有在国外学外语,但是与中外专家交流并无障碍,这给了我很大的便利。现代需要的是具有综合能力的科学家,能将产学研衔接得很好的科学家。管理企业,关键是身体力行,让每一个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行者集团承继了中国传统的精髓,就像西天取经一样,一路上师徒精诚团结、不断创新、不畏艰险,以开放的眼光取得真经,中华民族是一个既聪明又智慧的民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很光荣。

  《科学时报》:与您交谈感觉您很自信,在采访中有些专家往往尖锐地指出社会的弊端,很少有您这样乐观的态度,为什么您对中国的前景这样看好?

  马昕:看待一个国家要把它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只有200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从漫长的历史进程来看这200年,可以说对突发事件没有应对好。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一直闭关锁国,直到成立新中国,国民都是闭着眼睛不看世界,是洋枪洋炮炸开了我们的大门。而今天的中国眼界放宽了,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美国相比我们的国家更为年轻,才半个多世纪。你看宋朝的手工艺品,精美绝伦,令人惊叹,我们的先人都能制作出如此精细的艺术品,今天的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到呢?新能源的开发只要政府认识到位、积极倡导、千方百计想办法,它的前景就会极为广阔。

  《科学时报》:美国政府提出今后电力发电全部实现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对此中国该如何应对?

  马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政府提出在2020年之前,以20%的比例来布局可再生能源电力,要想真正解决清洁发电,推广太阳能是关键。现在政府的节约意识正在加强,可是在节能的同时必须学会“开源”。推广普及太阳能在中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国家除了提高认识以外,还应充分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时代”已经过去,可是尊重科学、尊重人才还需要加强,这需要政府和媒体把握好科学、和谐的舆论导向,否则就会埋下看似和谐其实不和谐的隐患。中国太大了,将科技转换为生产力这个难题可以理解,解决了部门利益和机制问题,给社会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强化每一个科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技转换为生产力这个环节就会顺畅得多。

  《科学时报》:行者集团恰好就是自力更生将科学技术转换为生产力的一个良好平台,拥有270多项专利产品。您是怎样带领自己的团队将国家的使命与企业的理念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的?

  马昕:行者集团实行的是制度化管理,这里的人都有共同的目标与理想,与国家的使命紧密集合。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的推广与使用是我们的主业,安全科技的研发是副业。行者集团的行程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在这里工作要勤奋、有创造力、热爱科学、与人为善、勇于超越自我。我们有一支一流的科学家队伍,如今我们的足迹已经遍布欧洲、非洲。

  《科学时报》: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以后面临着欧美等国的反倾销纠纷案,走出去的难题一直在困扰着这些企业。请问行者集团是怎么避开这个雷区的?

  马昕:行者走出去,到别的国家不是攫取资源,而是造福于当地的民众。一个企业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造福人类,就能长久。企业文化的营造要有利于国内社会的和谐,还要有助于世界人居环境的和谐,这样的产品才能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

  行者现在还没有微软那么大,我们之所以提出争取成为世界五百强,不是为了五百强而五百强,而是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对社会有所贡献,要实现人的效率最大化,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企业文化和民族文化不是抽象的,多难兴邦,社会和谐、企业和谐要有共同的理想与目标,不能有今天没明天,超越自我、积极创新永远是行者不可丢弃的“金箍棒”。

  《科学时报》:研发新的太阳能电池板可谓十年磨一剑,它的诞生,为改变我国煤与石油日益匮乏的紧张局势,不只是描绘了非常美好的远景,而且寻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乘着奥运这股春风,您对推广这项新技术,有什么新的规划?

  马昕:新能源是一个朝阳行业,煤、石油、柴油等火力发电使用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这是昨日的阳光,而太阳能是今日的阳光,煤转化为电能的实际利用率还不到1%,太阳能的光电效应可以达到10%到20%,并将随着科技的进步甚至可以达到40%。利用非晶硅加纳米硅太阳电池板发电,在有的地区比起火力发电便宜,每度电0.7元,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前景会更为广阔。

  推广新型太阳能电池板,不能仅停留于奥运期间,而是在奥运以后。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是简单地以经济发展和高楼大厦来衡量,而应以适宜人类居住为前提,否则人们不会愿意在所谓的大都市和被破坏的乡村生活,美好的生活环境是人人都迫切需要的,这不仅是科学家的一己之任。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电力消费国,但是我们的财力有限,发展中国家使用太阳能不能指望国家补贴而需要科学创新,研发出适宜中国国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太阳能产品才会为市场所接受。如果我们以低成本、高效率、无污染符合中国国情的方式来推广利用太阳能,国家就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教育、文化、影视、创作、医疗等其他百姓更为需要的领域上来,这就需要政府更加高度重视、认识到位,民众才会更加了解接受,太阳能才会造福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