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史》阳山县籍人物(八)

发布时间:143 阅读次数:143

  邱习琚,字玉如,阳山县新圩乡石角塘村人。幼有大志。赴马来亚谋生时,结识革命党人邓泽如,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任筹饷员,宣传革命,推行学说。民国元年(1912) 8月,同盟会改组为,继续在侨居地任筹饷员兼理党务工作。

  民国10年(1921),从马来亚回国,在广州任支部干事,兼理海外同志社事宜。推荐本村侄辈邱堪、邱炳权及太平镇新围村邹海为中山先生卫士。民国12年(1923),改任广州市公安局督察。次年,派任广州河南十一区三分署署长,曾劝息肖冈、江夏两乡械斗。民国14年,孙中山逝世。次年,习琚弃政,从事农商。于肖冈、江夏之间经营农场,于佛岭市镇经营酒米业。民国26年(1937),日机轰炸广州,率家人返回阳山新圩定居。1959年,病逝。

  李卜凡,又名广仁,阳山县黄坌乡白屋生菜村人。民国5年(1916)出生,6岁入师塾,勤学聪颖。民国18年(1929)考入省立中学。民国24年(1935)考入省立動勤大学教育学院师范科。读书期间,思想倾向进步,加入“青盟”组织,积极参加学生活动。毕业后,民国26年(1937)返回家乡黄盆小学任教师,以教书职业从事革命斗争。民国27年(1938)加入中国。翌年,中共阳山县支部建立,任党支部宣传委员,积极组织、领导青抗会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后因活动被暴露,受到反动势力的跟踪,先后奉命调曲江、翁源、英德等县任小学、中学教师,继续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民国31年(1942),中共粤北省委遭到破坏,党组织暂时停止活动,李卜凡在工作调动中失去组织关系。在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在广宁、南海、广州等地任教。民国38年(1949),李返回阳山参加支前工作。同年12月,阳山解放后任县文教科科长。1950年任县政府秘书、阳山中学校长。1952年因所谓政治问题受到审查,被错误处理回乡。1960年在家病逝。1984年给予平反,恢复中共党员和国家干部名誉。

  毛鸿筹,阳山县犁头乡山塘村人。民国24年(1935),就读于阳山中学。1938年初中毕业后参加“阳山县青年抗敌同志会”,于七拱、太平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民国28年(1939),经陈枫介绍加入中国。民国31年(1942),被阳山县政府逮捕,后被犁头乡绅担保释放,并往韶关曲江开展抗日工作。民国33年(1944),任犁头小学校长。同年9月,任犁头乡乡长,以此为掩护,以加强治安队为名义收购军队散兵游勇的,遣派犁头大竹山村青年伍来因等把购买的肩挑运往游击区小江下坪,支持阳山人民武装起义。同时,在犁头乡小学教师中积极发展壮大力量,先后介绍小学教导主任陈持平及教师潘文华、潘启庭、梁呈祥、邝青、骆毅等参加革命队伍。民国35年(1946),受派遣到韶关曲江县周田村地下工作联络站,任曲(江)乳(源)仁(化)副特派员。民国38年(1949)5月调回阳山,在连江支队第五团政治部工作。同年12月14日,随队解放青莲。15日,阳山县人民政府成立,毛鸿筹任副县长。1951年,参加广东省土改工作培训班学习,后到曲江周田村搞土改试点。是年冬,任中共连县县委宣传部长,兼连县文联主席。

  1952年起,先后调广东省始兴中学、广东省清远师范学校任教。1965年3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