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由来的历史地理考察

发布时间:184 阅读次数:184

  中华,实际上指黄土高原上的关中盆地(又称关中平原)到东部的秦岭山脉的华山一带,称为关中地区。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功绩,让大家称呼他为 皇帝,表示秦始皇的功绩在三皇五帝之上。秦以前,皇帝是自称 寡人,秦始皇改寡人为 朕。

  在秦汉帝国 春秋战国时代前的周朝:西周定都镐京(今天陕西西安),东周定都洛邑(今天河南洛阳)

  在秦帝国后的汉朝:西汉定都长安(今天陕西西安),东汉定都洛阳。秦汉帝国的制度奠定了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华帝国制度。

  隋朝隋文帝杨坚时 定都大兴(今陕西省西安市);隋炀帝杨广即位营建东都(今河南省洛阳市)。

  唐朝唐高祖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唐高宗建都洛阳,自此以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并列为首都,两京并重。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以洛阳为首都,称 神都,长安反成为陪都。

  所以,咸阳 西安 洛阳一带在唐朝以前被称为关中地区,在唐朝又被称为京畿地区。

  关中地区,是古代中国皇权所在地,是政治中心,当然是古中国跳动的中心心脏。

  关中平原有四关,分别是东方潼关、西方大散关、北方萧关、南方武关,作为陕西的东大门潼关,是在东汉末年才设立的关口,潼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不仅是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还是西北、华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华山,古称 西岳,雅称 太华山,为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山脉,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中华民族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华夏民族。夏,指夏商周三朝之首的夏朝。夏朝夏禹都阳城遗址,大致位于河南省郑州周围。

  中华 华夏,俩个称呼中都有华,华山就有了 华夏之根 的美誉。繁体 华 字形就是对华山本身的描述。

  《水经·渭水注》描述华山的记载:“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古花与华通用,故华山即花山。华夏,华指华山,西岳。华山可能牡丹花有名?因为洛阳在华山东部,其牡丹有名。华山,现在陕西省华阴市。

  关中地区和秦岭华山这一地理区隔就是古代先民心中的中华,是古代中国的中央之国,也是世界的中心。

  那么问题来了,古中华或古华夏的边界在哪里?这当然有待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考察判定。但从汉文字研究的角度看,黄和異(简体 异)可以窥见一斑。黄,关中地区共有土地的颜色-黄土地;異,黄的字形变位,很显然,土地不是黄色的就是异色 异色土地 异类。非我族类,必异类。古中华的边界是不是可以以此为据呢?

  通过对发掘的夏代遗物和遗迹进行碳十四测年并结合多学科分析后得出研究结果是:以王城岗为代表的河南龙山文化遗存是夏代早期文化,以河南新密新砦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是后夷代夏时期的夏文化,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是少康中兴至商汤灭桀的夏文化,即二里头都城是夏代中晚期的都城。-搜狐 历史研究 李伯谦

  应劭《十三州记》曰:江别入沔为夏水源。夫夏之为名,始于分江,冬竭夏流,故纳厥称。既有中夏之目,亦苞大夏之名矣。当其决入之所,谓之堵口焉。郑玄注《尚书》,沧浪之水,言今谓之夏水。来同,故世变名焉。刘澄之著《永初山川记》云:夏水,《古文》以为沧浪,渔父所歌也。因此言之,水应由沔。今按夏水是江流沔,非沔入夏。假使沔注夏,其势西南,非《尚书》又东之文。余亦以为非也。自堵口下,沔水通兼夏目,而会于江,谓之夏汭也。故《春秋左传》称,吴伐楚,沈尹射奔命夏汭也。杜预曰:汉水曲入江,即夏口矣。

  本文声明:无意讨论夏的真正地理位置,仅以当前考古学和历史研究的主流结论为依据。如果有新的证据,当修改结论。本文强调中华 华夏是地理概念,不是文化概念,仅此而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